亳州:传承创新,华佗“遗产”变产业“金山”

2022-08-31发布

“北华佗、南新安”,一北一南,一神医一流派。《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动“北华佗、南新安”传承创新。

 

走在亳州大街小巷,华佗留下的“遗产”“遗风”随处可见。

 

一直以来,亳州以药立市,把现代中医药产业作为首位度产业打造,推动“北华佗”传承创新,如今已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450亿元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金山”。

 

当前,亳州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华佗“遗产”将更多造福人类。

 

传承 一块药圃育出千亿产业

 

每年9月9日药博会,对亳州人来说,就像过年一样。

 

而这天也是华佗诞辰。亳州人当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市区华祖庵举行纪念华佗诞辰祭祀典礼,表达对神医华佗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华祖庵,这片传承医脉的“祖庭”,成为亳州中医药文化的滥觞。

 

在华祖庵景区,一处用竹篱围起来的小药圃,种植着菊花、芍药花、曼陀罗、白术等中药材,相传这是华佗在亳州种下的第一块药圃。此后,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在亳州绵延千年。

 

时至今日,亳州的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已达1450亿元,是这座古城风头最劲的“拳头产业”。

 

这还要从首届药交会说起。20世纪80年代,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逐渐开放,政府、集体、个人竞相入市,本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急剧增加,产量逐年攀升,销售成了初涉市场的亳州人的第一道难题。

 

1985年,原亳县人民政府决定举办一场全国性的中药材交易会,时间定在9月9日,纪念华佗诞辰,又有“九月九”健康增寿的寓意。

 

“当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彩旗飘飘,宣传横幅挂满街南街北,比过年还热闹。”历史的盛况,安徽省中药材商会会长卢景川今日仍历历在目。

 

首届药交会取得了巨大成功,27个省、市、自治区约1200名药商参会。此后,药交会成为亳州每年固定举办的经贸盛会,从人气到交易额,一届超过一届。2004年,亳州市开始在药交会的基础上,举办规模档次更高的国际中医药博览会。

 

经贸盛会助攻药业经济迅猛发展,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上市药材品种2800多种,年交易额逾400亿元。“中华药都”美名远播。

 

2015年10月,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不久,支持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连续两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现在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安徽聚全省之力,推动亳州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了位于基地里的安徽誉隆亚东药业有限公司,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已有3个中药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负责人刘铁峰介绍,2019年投产以来,企业获得了借转补项目支持资金8000万元,享受税收财政扶持政策,“政府还帮我们解决市政污水管道堵塞问题,架设了专用供电线路,解决了生产旺季用电紧张问题。”

 

亳州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高频词汇——以药立市。因势利导、矢志不移地推动富民强市首位度产业,形成“政策洼地”和“投资高地”,已吸引北京同仁堂、中国中药、广药集团等69家全国医药百强及知名企业落户亳州。

 

创新 历经千年药香更加芬芳

 

行走在药香浓郁的亳州老街,依稀能感受到亳州昔日的繁华景象。

 

自古以来,亳州就有药都之称。到了明清时期,亳州中医药迎来了大发展。亳州市药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韩志军说,亳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再加上涡河水运发达,全国各地的药商纷纷到亳州经营中药材,一时商贾云集,商贸繁华,当时有“小南京”的美誉。

 

《亳州志》记载,当时的亳州城有“七十二条街,三十六条巷”,其中里仁街、纸坊街、老花市聚集了近百家药栈,大部分为外地药商开办。为便于交流,外省药商纷纷在亳州建立会馆,最多时达到30多家。亳州最负盛名的AAAA景区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为清朝时山西和陕西两省药商所建。

 

在爬子巷,有一家传承了130多年的中医药“老字号”——承庆堂,以经营丸散膏丹起家,其膏方熬制经过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等九步,疗效显著,深受消费者欢迎,畅销至今。

 

承庆堂的膏药虽好,但制作工艺复杂,而且以口传心授为主,导致很少有人能掌握熬制技艺。承庆堂第四代传承人李正风在继续传统工艺基础上,经过创新,整理出一整套标准化膏剂制作技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更多人用上了好膏药。

 

“我们采用新工艺制作的膏药,具有使用方便、透气性好、无残留、吸收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另外由于采用机械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品种也更丰富,达到20多种。”李正风说,改良后的膏药在使用时,不仅没有了残留问题,而且不会出现过去皮肤发黄甚至过敏等现象。

 

守正创新,为亳州中医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神医华佗留下一缕药香,传承了一千多年,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历久弥香。

 

行走在亳州老街,处处可见中医药的发展“脉络”。承庆堂、松山堂、普庆堂等一大批中医药企业,都是从亳州老街起家并发展壮大的,不少已经成为“安徽老字号”,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在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快速迈进。

 

说到华佗,不得不提五禽戏。五禽戏是华佗继承古代导引养生术,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象、经络、气血运行法则,观察禽兽活动姿态,用虎、鹿、猿、熊、鸟等动物形象动作创编的一套养生健身功。

 

亳州市五禽戏推广中心主任陈静介绍,在华佗五禽戏基础上,由亳州编制的校园五禽戏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三个版本在成为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健身教材后,已成为各地青少年强身健体的独特运动项目。

 

育才 点燃中医药发展“新引擎”

 

为培养更多中医人才,我市投资10.5亿元建设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12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同步开展分项作业,大部分单体建筑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在中医药学院基础上,增设中药系、中医系、护理与康复系、公共卫生管理系,开设12个中医药类专业,积极申请建设华佗中医药大学。”市委书记杜延安表示,国家有关部委统筹沪苏浙等国内“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资源,与亳州学院结对帮扶,帮助其提升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力争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独立办学,早日创建成开放型、综合性的华佗中医药大学,高质量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设立唐祖宣国医大师工作室、徐经世国医大师工作室及杨骏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新建市级名中医工作室8个;开展三届市级名中医评选活动,评选出42名市级名老中医……从“医生”到“名医”,亳州开足马力加快构建人才梯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1人、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3人、省级名中医8人、省级基层名中医7人。

 

人才是创新的源动力,为亳州中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九洲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批配方颗粒生产试点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符合性研究工作。

 

除了配方颗粒,九洲方圆制药公司还计划开发50种院内制剂。“公司还与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合作,研发、生产更多院内制剂。”该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刘玉成介绍。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创新型药企越来越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了我市现代中医药产业实力。

 

近日,《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市药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廖自荣表示,安徽是中医药资源大省,“北华佗、南新安”久负盛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对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又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发展大好时机。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立足实际,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以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北华佗”名片!


216
0条评论